最近几年,非机动车道遮阳篷陆续出现在全国多个城市,这种遮阳篷搭建在非机动车道上,能够为骑车者遮阳挡雨,但这种遮阳篷仅在郑州市街头出现了一上午,就消失了。对此,市民有话要说。
□今报记者 雨潇
实习生 邵亚男/文 首席记者 张晓冬/
话题背景
昨日下午,郑州市民吕先生打电话到今报说:“在紫荆山路与东大街交叉口,早上才装的非机动车道遮阳篷,不知道怎么回事,现在就开始拆了,这还不到一天呢。”
17时,记者来到紫荆山路与东大街交叉口,看到在交叉口以北的紫荆山路路西、以东的东大街路北、以西的东大街路南的非机动车道上,分别安装上了深蓝色遮阳篷,上面印着白字:“郑州市三院”,这种遮阳篷和非机动车道同宽,长约4米,高约2米。而在交叉口的东南角,还有一个遮阳篷,有工人正在这里拆卸。
在这个路口,非机动车道两旁的树比较小,而且在离非机动车等红灯的停车线大约4米的距离,树荫就没有了,有了遮阳篷,正好填补了这一片的空白。
记者询问了在该路口执勤的交警,为什么遮阳篷才装一天就拆,他说:“好像是交警支队的领导来看了,说有些影响视线和市容,想再好好规划规划。”
百度发现
多部门共管没非议
我国有很多地方都搭建了非机动车道遮阳篷,做法各有不同,遮阳篷的命运也不同。
2007年7月3日,在洛阳市中州路与解放路交叉口,就搭起了遮阳篷,在站了将近三年“岗”后,2010年突然消失了。
2009年7月,今报曾登出《开封“便民遮阳篷”惹争议 城管:未经审批,违法!》的报道,上写交警在非机动车道上搭建遮阳篷,但是城管部门却说搭建遮阳篷未经城管部门审批,属于违法行为。但记者了解到,这些遮阳篷至今仍在“工作中”。
2009年9月,浙江省桐乡市,由交警部门联合市城管执法局、规划建设局共同搭建起非机动车道遮阳篷,目前这些遮阳篷仍在正常使用。
2010年8月起,浙江省丽水市在市内一些十字路口安装了非机动车道遮阳篷,一共20顶。这些遮阳篷由市政协牵头,由市建设部门和工商联联合具体落实。
遮阳篷费用由企业打电话到工商部门出资赞助,丽水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要看看安装后的效果和市民的反应,如果反响比较好,那么将根据需要和建设部门审批规划,在明年安装第二批‘爱心’遮阳篷。”C